学者评价
嘉惠学林,功在千秋——国学大师季羡林
传世藏书,华夏国宝——著名学者张岱年
《四库全书》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。——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
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杰作,一直被学界誉为东方文化的金字塔。——研究员罗家祥
《四库全书》与万里长城一样,是值得我们珍视并为之自豪的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。——博士生导师黄爱平
读者评价
太震撼了,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!看到眼前这么大规模的一套书,作为华夏儿女真是引以为傲!——深圳文博会南山书城展示现场(2004年11月20日)。
本真,完美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基因,此套恢宏巨著能够由福建出版社出版太自豪了!——福建省图书馆展示现场(2005年1月19日)。 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,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的出版是为保存文化典籍做的一件好事、实事!——天津第十五届全国图书交易会(2005年5月21日)。 这是一套非常有意义的图书,宣纸印刷比胶版纸更利保存,使使用、收藏两全其美,藏在图书馆里既能丰富馆藏,又能传承文明,理应收藏一套——图书馆协会(2005年7月22日)
早就听说过《四库全书》规模很大,比想象的还要大!而且此套书显得很名贵,凸显了超凡脱俗的文化气质。我原来听到过很多有关这套书的传言,直到亲眼看见才知道是这么华美的一套大书,而且这套文渊阁影印本与现藏于台北的原本隔海眺望,可称为两岸的文化纽带,真是体现了两岸同根、文化同源的血脉亲情,意义深远呢!一定给我远在美国的伯父收藏一套!——厦门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大学讲学的清华大学的女教授(2005年7月30日)
领导评价
《四库全书》汇集了乾隆以前历朝历代的学科领域,各学术流派的优秀典籍,其门类之全、内容之丰令世人叹为观止。——李瑞环[原全国政协主席]
国之瑰宝——王忠禹[全国政协副主席]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再现了《四库全书》的原貌,是线装本图书出版的里程碑。——柳斌杰[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]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是目前所能见到的《四库全书》复制本中制作最为精良的一部。——郑欣淼[国家文化部副部长、故宫博物院院长]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的出版,是历史、文化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。——于友先[中国版协主席] 以宣纸线装形式出版《四库全书的》壮举,了却了国人两个多世纪的心愿,鹭江出版社提升了福建的文化品味。挥笔题词“华夏瑰宝”——黄瑞霖[福建省委副书记]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这样有着特殊意义的优秀图书一定要留在山西!——吕日周[山西省政协副主席]
媒体对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的评价 《四库全书》是一套什么样的书? 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。——《人民日报》 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。——龙源网 《四库全书》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。——《解放军报》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有什么特点? 《四库全书》首次以宣纸线装形式出版。——《大公报》[香港]
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使用的纸张为上等的玉版宣纸——《人民日报》[海外版]
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系手工宣纸、手工印造、手工装帧。——《光明日报》
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完美地实现了《四库全书》的文献价值。——《解放军报》 中国出版史上最大的线装本图书出版工程。——《深圳商报》2004.11.20第A/7版《线装本〈四库全书〉亮相深圳》(作者:刘树德等)
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出版的意义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的出版了却了一桩两个多世纪的心愿。——《光明日报》
媒体对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钤印的评价 “文渊阁宝”深藏紫禁城,这是1781年“文渊阁本”修成钤印后,223年来的第一次启用。——《浙江日报》2004.10.24第一版《〈四库全书〉钤印乾隆御玺》(记者陈燮衡) 动用文物在出版的图书上钤印,这在我国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。——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 2004.11.8第一版《建国以来第一次动用乾隆御玺 线装本〈四库全书〉文渊阁钤印》(记者马国仓) 钤印是对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印造质量的认可。——《科学时报》2004.10.26第一版《223年后再次动用乾隆御玺》(记者宝晓凤) 媒体对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特藏本拍卖的评价 御玺钤印的7部特藏本将在全世界范围拍卖,开创现代出版物进入拍卖领域的先河。—— 《福建日报》2004.11.1第一版《原玺钤印殊荣的背后》(本报记者何光锐)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特藏本的拍卖,开创了当代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的先河。——《钱江晚报》 媒体对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首展的评价
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终于以传统“宣纸线装”的形式出版——《广州日报》2004.11.19第一版《线装本〈四库全书〉公开展示》(本报深圳讯) 媒体对特藏本《四库全书》的评价: 线装本《四库全书》共1184册,分装148函。八开大本,可以感觉到昔日皇家的恢弘气派。采用手工宣纸、手工印制、手工装帧等传统出版工艺,典雅大方,美轮美奂。尤其是特藏本《四库全书》,在普通本的基础上,改封面为绫丝面料,并配以中国特有的木雕书柜、多宝阁、书案、龙椅、文房四宝等。恰到好处地将中国丝织、造纸、印刷、装帧、家具制造、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融为一体。——《深圳晚报》2004年11月19日第一版《线装本〈四库全书〉首次亮相》 (记者张培昂)
|